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2024年3月24-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24日下午举行了“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本场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主持。其中,“主题发言一”环节的发言嘉宾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
(图片来源:中新网)
赵英民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是新产业、新业态彰显绿色新动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的出口增幅接近30%。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16.7%,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9.4%。三是绿色低碳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履约完成率超过99%。四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取得积极成果。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非气候变化合作等渠道,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做出了最大贡献。
赵英民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雄心,更需要实现雄心所必须的实施手段。未来,中国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落实“3060”目标。
一是激发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探索区域、城市和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有效模式和技术路径,强化温室气体、锅炉、机动车等排放标准引领,促进落后产能淘汰、设备更新改造,用好环境保护税激励工具,给予环境绩效好、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少的企业减税优惠。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项目试点,推动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完善全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探索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等政策实施路径。增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项目供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公开、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深化低碳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开展与重点国家、国际组织在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水泥、焦化两个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严把环评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北方地区散煤治理。谋划实施一批跨区域流域、陆海统筹、多要素协同的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工程。
四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以绿色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减污降碳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平台建设,开展新能源等前沿引领技术的储备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深度治理等技术成果协同示范。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夯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五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方呼吁各方坚持多边主义,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原则,认真兑现承诺,增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来源: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CCER将创造巨大绿色市场机遇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1月22日在北京启动。什么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市场机遇?哪些主体可以参与?对于这些较受关注的话题,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启动实现了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形成了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双轮驱动、互补衔接的全国碳市场整体架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全国碳市场双轮驱动架构渐明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通过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全国碳市场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是促进降碳减污的重要政策创新。 全国碳市场包括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强制碳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自愿碳市场。早在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作为强制碳市场,交易产品是全国碳排放配额(CEA),发电行业成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双轮驱动的全国碳市场整体架构渐明。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自愿碳市场的交易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交易主体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王乃祥介绍。
他表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为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在各级主管部门、北京国资公司以及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指导支持下,高质量做好CCER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扎实做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创造巨大绿色市场机遇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对来自各行业的各类市场主体都意义重大。”王乃祥表示。
在他看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如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排放单位可以使用CCER履行碳减排义务,降低履约成本;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产品和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近期,多家企业公告已完成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首日交易。
例如,中国中化近日称,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简称“碳资产公司”)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中完成1万吨碳汇造林CCER交易,可用于抵销生产环节中1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碳资产管理工作,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积极关注和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先进减碳降碳技术储备和推广应用,为中国碳市场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中化力量。中国石化称,所属碳科公司、联合石化、燕山石化等企业受邀参加启动首日交易,下一步将持续提升碳交易和碳资产开发水平,进一步增强系统内控排企业低成本履约的保障能力。
“自愿减排交易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王乃祥说。
逐步丰富参与主体类型
万亿级市场机遇开启,哪些市场主体可以参与其中?
王乃祥说,北京绿色交易所已经搭建了包括交易类、投融资类、服务类和合作类在内的参与人体系。参与人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将逐步丰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扩大规模、提升活跃度等。
据介绍,目前,CCER可用于强制碳市场抵销、地方试点碳市场抵销、企业及其产品碳中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同时鼓励参与主体为了公益目的,自愿注销其所持有的CCER。自愿减排项目业主、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都可以参与CCER交易。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刘文文)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24日在北京表示,合作共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应有之义,部分国家的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为全球低碳转型带来巨大障碍。
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会上表示,合作共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应有之义,部分国家的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为全球低碳转型带来巨大障碍。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刘振民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命运与共,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近年来,部分国家以功利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打着应对气候变化或“去风险”的名号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巨大障碍,破坏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努力。
他说,最近伍德麦肯兹国际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完全与中国制造的清洁技术产品脱钩,将导致全球能源转型额外耗资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绿色转型成本要在原有账单上增加20%。
他强调,在全球绿色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关技术、产业、贸易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国际竞争是正常的,但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互学互鉴,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
为此,刘振民呼吁,各方要坚定地维护多边主义,坚持气候治理的公平正义,尊重市场规律和贸易自由,坚持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将本国利益与全人类利益互相协调,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