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黄河流域“无废城市”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3-09-04 05:09
人气:
信息来源: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字体:大 中 小】
8月30日上午,记者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保护专场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开展“无废城市”示范区创建,到2025年,起步区将实施一批“无废细胞”工程示范,在黄河清废行动、产业无废清洁化发展、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园区固废生态化管理等方面建成一批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旧动能转换“无废化”建设经验,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无废城市”示范区。 当前,起步区正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通过一个个“无废细胞”,逐步构筑“无废城市”。 近日,起步区生活垃圾转运中心(一期)项目正负零浇筑封顶,整个项目计划12月底竣工。据了解,该项目是起步区创建“无废城市”示范区的“榜单”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起步区崔寨组团西南部,济乐高速与邢家渡引黄总干渠交叉口东侧太平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首个半地下结构形式的垃圾转运中心,同时也将成为省内首个集垃圾转运、渗滤液处理、大件及装修垃圾分拣拆解、环卫宣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集约型环卫设施综合体。“垃圾转运、渗滤液处理、大件及装修垃圾分拣拆解、融雪剂搅拌等工序,都在地下密闭环境完成。”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姜远介绍,项目采用去工业化无痕设计,主要作业功能区分布在地下,隐藏在绿化景观之中,未来将成为一座看不见垃圾、看不见场所、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音的智慧化垃圾转运中心。 该垃圾转运中心将采用“换位门”压缩箱体、酸碱洗塔除臭气、渗滤液集约化预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彻底解决压缩及转运过程中的垃圾抛洒、污水滴漏、臭气污水污染排放等问题,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智能化操控,配置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不接触作业、无人化值守,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的可持续化运行。“‘无废城市’并不意味着不产生垃圾,而是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化利用,最终以更少的量进行排出。”起步区综合执法部部长助理孙杰介绍,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垃圾转运中心是提高起步区整体垃圾转运、分类、处理效率的强大助力,也是开展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场所。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我们可以把整个起步区看作一个‘无废细胞’。”孙杰介绍,针对当下大建设阶段,起步区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筑垃圾实现零外运和就地利用。 通过构建数据化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起步区可动态掌握辖区内渣土供需状况,实现灵活调配。同时,在主要建设工地附近建设渣土调配场,进一步降低了渣土运送成本,减少碳排放。 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等建筑垃圾将由资源化处理厂进行处理。据介绍,起步区生活垃圾转运中心(一期)投入运营后,主要承担崔寨、大桥街道的生活垃圾转运、垃圾渗滤液处理,同时也将承担整个起步区大件及装修垃圾拆解分拣。大件及装修垃圾拆解分拣后,有用部分同样可进行资源化利用。 无人分餐、按克售卖、智能计费……在起步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内,中科银座广场智慧餐厅让“光盘行动”从取餐开始,成为起步区减少垃圾产出的又一个“无废细胞”。 “在智慧餐厅系统引进之前,餐厅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能装满四个大垃圾桶,超过200公斤。现在通过智慧餐厅系统管理,就餐人员的光盘率基本能达到95%以上,餐厨垃圾也大幅度减少。”智慧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餐厅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准确了解受欢迎菜品、滞销菜品的情况,帮助餐厅精准备餐,实现食材精细化、科学化采购,有效减少了粮食浪费。 “无废城市”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孙杰介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开展资源化利用,起步区在打造“无废细胞”的同时,通过制定制度文件,新建垃圾分类房、分类亭,组建“垃圾分类起步先锋”志愿服务队伍等形式,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期,起步区将公开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依据该方案,下一步起步区将系统谋划全区“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路径,以“遗存无废化、建设无废化、发展无废化”为总体目标,设置全域遗存固废大排查大整治、建设期产生固废全量化处理、工业农业等五大领域“无废化”发展、实施“无废细胞”工程示范、完善支撑体系建设五个方面40项任务。
网站导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