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2023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会前,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会后,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按照会议明确的传达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切实体现到今年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润秋部长代表部领导班子作了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新时代10年取得的成绩,部署安排了2023年重点任务。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使命、胸怀大局,知责担责、苦干实干,有效应对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困难挑战,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这里,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部领导班子,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大会通过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还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重要部署。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下面,我在润秋部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就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生态环境系统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高高扬起思想旗帜,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必须善于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规律,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将系统观念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当前,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对做好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同,工作重点、难点和主攻方向也应当有所不同,同志们都有很深的体会,需要大家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思考和把握。这里,我想从大局和全局着眼,立足顾大局、懂全局、悟本行、干本职,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仔细琢磨。
第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生态环境部门的切入口在哪里,主要抓手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再加上当前一些地方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冲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的一道非常规重要关口。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认真思考和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怎样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更加精准科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更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这些问题事关生态环保事业长远发展,事关生态环保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的变革性转移突破,需要通过探索使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思路更明晰、方法更得当、举措更扎实。
第二,在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落实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求中,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守住底线,把牢绿色发展方向不偏航、不失速。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合理增长。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回顾过去的5年,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美国同我国打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沉着应对、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六稳”“六保”,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要求,为稳住经济大盘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面对开局之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任务,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增强全局观,认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如何在其中发挥好职能,准确把握经济总体形势,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把握好环境政策优化调整的时度效,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一方面,要全力支撑服务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校准把住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三,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呈现持续向好的总体态势下,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摆布各项工作的优先顺序。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需求更多、层次更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尽管还需继续努力推进解决,但社会集体焦虑心理已经有所舒缓,如果一些治污措施影响到生产生活,一些群众可能会不理解、不支持。同时,老百姓对身边的噪声、油烟、恶臭等环境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相关信访和投诉举报居高不下。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准定位,在中观层面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摆布各项工作的优先顺序,以及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
除了以上我讲的3个问题,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学深悟透,结合实际研究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动解决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这方面,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把自己能办的事情办好、把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同时为其他地方解决类似层面的问题蹚出新路、提供借鉴。对于需要部里推动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部里反映,我们创造条件,逐步推动解决。
四、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对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生态环境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机关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这里,我着重就新时代新征程上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着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强调五点要求。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得越好,政治站位就会越高,观察事物的眼界就会越宽,谋划发展的理念思路就会越科学,抓班子带队伍的底气就会越足。要自觉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更加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结合职责、创造性落实上下功夫,把活学活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变成我们的看家本领,转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二是做到胸中有“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中一条就是胸中有“数”。他强调,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
“胸中有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而言,首先要对“国之大者”胸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密切跟踪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自觉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下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硬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形势,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要对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胸中有数,各个地方的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都不一样,能够调动的资源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的路径、策略和方法。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把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数据背后的组份及来源搞清楚,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合理区分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事半功倍。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在干中学、学中干,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全面增强履职尽责所必须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既要眼睛向外,抓好外部经验学习;又要注重眼睛向内,多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使我们的工作活力更强、动力更足。要对生态环境领域各种风险及其原因胸中有数,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三是努力做到工作接地气、通俗化。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毛泽东同志在抗大讲授哲学,写作《实践论》《矛盾论》时,十分注意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因而受到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金句,既接地气又有个性,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生态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注意避免桃花源中、曲高和寡。制定政策、宣讲政策都要更加考虑通俗化、大众化,采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更好为群众所掌握、为基层所掌握,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是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生态环境系统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在法治框架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是学会做群众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群众工作,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开展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生态环境系统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接地气、察实情、聚民智,通过扎实调研,找准问题、找对路径,找到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扎实推进落实,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同志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取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成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而团结奋斗。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