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资讯

政策解读|《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发布时间:2023-01-04 04:01 人气: 信息来源: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字体:

2022年12月2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以鲁发〔2022〕19号文件,印发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解读如下。


1.《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和主要把握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2年8月,国务院以国发〔2022〕18号文件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为山东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行区建设工作,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求编制三年《行动计划》,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2年11月18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会议强调建设先行区的过程,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过程,要将先行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扛牢责任、不辱使命,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专班,认真学习国发〔2022〕18号文件,全面落实全省动员大会精神,系统梳理、深入调研,经广泛征求国家相关部委、各市、各部门及有关专家智库、企业意见,起草形成了《行动计划》,经省政府第171次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行动计划》制定过程中,注重把握4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国发〔2022〕18号文件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科学谋划先行区建设新任务、新路径、新举措。二是突出系统观念。将先行区建设作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的重大战略,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集成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文化“两创”等重大战略,谋划实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性的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三是突出目标导向。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紧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总要求,立足现阶段山东发展实际,按照“长短结合、切实可行”的原则,提出了2025年发展目标,对每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指标、量化目标。四是突出落地落实。强化结果导向,配套制定责任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形成了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在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按年度明确重点任务,确保各项任务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实施。


2.《行动计划》关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在重点任务方面作了哪些部署?


《行动计划》是统领未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即,牢牢把握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总要求;纵深推进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三个十大”行动;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四个发展导向”;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五个内涵特征”;努力实现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六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重点任务上,《行动计划》充分考虑山东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要求,对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四级实验室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到2025年,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左右,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二是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拓展消费新场景、新模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四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水网,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3%左右,设区的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5%。

五是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实施济南“强省会”、青岛“强龙头”战略,推动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特色化一体化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

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编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构建更高质量农业稳产保供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全链条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农村全面发展。到2025年,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

七是聚力用好“关键一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商环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八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汇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打造“山东手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影响力、带动力。

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东。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粮食、能源、资源、金融、生态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一排底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先行区建设塑造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环境。

此外,《行动计划》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督导考核机制等方面作了安排,凝聚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山东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重中之重,《行动计划》对此作了哪些具体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求“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发〔2022〕18号文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将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导向之一,为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充足底气。《行动计划》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专章部署,主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聚力塑成动能转换新优势。传统产业是我省的“家底”和优势,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行动计划》聚焦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以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部署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滚动实施更高层次的“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进一步巩固提升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领先地位。推动钢焦铝、化工等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集中打造世界级先进钢铁基地、高端化工基地和高端铝业基地。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稳妥有序退出低效落后产能,以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动能,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这既是做增量提升的文章,也是下结构优化的大棋。《行动计划》围绕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重点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依托我省沿海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海洋产业壮大行动,积极发展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构筑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前瞻布局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算、深海极地等未来产业,做强氢能及储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磁悬浮等示范园区,支持各地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的标志性工程和特色园区,着力构建新动能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做优做强数字经济,聚力激发赋能增效新活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部署应用,发挥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建成“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数字产业化方面,大力实施集成电路“强芯”、智能终端“扩量”、高端软件“四名”等产业提升行动,集中培育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集群。产业数字化方面,推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四是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聚力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行动计划》紧扣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要求,明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精准补齐“五基”短板,着力突破工业母机、芯片、机器人等高端领域,持续巩固扩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等领先优势,建设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链长制”机制为抓手,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集中优势做强11条标志性产业链,省市县一体化推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构建更加优良的产业生态。


4.先行区建设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先行区建设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省生态环境部门在《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了行动方案,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点做好“十件大事”。

一是高标准建设美丽山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等创建工作。高水平举办2023“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以及2023年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等。

二是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制定出台《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部省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市一策”驻点研究。

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制定出台山东省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开展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绩效评级,推进钢铁企业争创A级。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建设南四湖、东平湖湖泊治理示范试点,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建设一批省级“美丽海湾”。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试点。

四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综合评价与动态监测,建立陆海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数字化的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和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工程,推动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五是深入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方案。深入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好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六是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展近零碳市县、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及碳监测试点。制定出台《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七是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在济南、青岛、淄博建设3大产业集群,在全省建设10家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壮大100家龙头骨干企业。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2023年年底前,新批准建设或命名10家左右生态工业园区。

八是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开展环境要素保障等一批重大政策研究,探索建立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机制,试行重点行业清单式执法检查,力争实现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

九是持续完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健全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开展EQI监测评估试点,部省市共建“智慧生态黄河”平台。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十是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在烟台海阳建设国家区域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年底前,印发实施《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5.面临推进碳达峰、能源保供等新形势新任务,《行动计划》如何规划实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行动计划》提出,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禀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供应保障。

一是全力抓好能源稳定可靠供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煤炭、电力、油气等资源统筹衔接,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优化省内煤炭开发布局,加大省外资源开发力度,调优煤炭运输结构,构建内外协同的煤炭供应链;加快推动清洁电力发展,稳步发展“省外来电”,持续完善网架结构,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供应链;加大省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省外资源调入,补齐油气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构建海陆兼备的油气供应链。加强煤炭、油气等储备设施建设,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有机结合、互补联动的储备体系,提高应急保障和风险应对能力。

二是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聚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按照海陆齐进、集散并举原则,以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规模化跃升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文登、潍坊、泰安二期、枣庄庄里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能量型锂电池、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在大规模风光基地、特高压落点等重点区域实施一批新型储能示范工程,不断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三是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切实发挥煤电机组兜底保障作用,统筹推进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设和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加快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促进煤电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促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既有装备设施节能改造,加大煤炭洗选与提质加工,实施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以青岛港、烟台港为重点,建设一批百万吨级沿海LNG接收站,打造千万吨级沿海LNG接卸基地。推动中俄东线山东段、山东天然气环网等骨干管网建设,积极构建“一网双环”供气格局。在保障气源稳定供应基础上,有序推进天然气居民采暖、燃气发电和工业燃料等领域推广应用,提升天然气消费利用水平。


6.今年是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起步之年,我省拟推进哪些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将制定出台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并在重大项目支撑、配套政策完善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

一是落实落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坚持长短结合,科学论证测算,注重处理好三年行动和年度重点任务的关系,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扩大内需、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等方面,细化实化2023年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落实落细开局之年的路线图、任务书。

二是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先行区建设的坚实支撑和强大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市、各部门开展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遴选工作。重点聚焦重大创新平台、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现代能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13个领域、60个小类,谋划提出了储备项目清单。下一步,将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土地、能耗、资金等重点要素对接,完善调度考核工作机制,发挥“四进”攻坚工作组作用,加强动态调整、滚动推进,确保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重点打造“1+2+16+N”的政策体系:“1”是国发〔2022〕18号文件;“2”是国务院《意见》分工落实方案和全省三年《行动计划》,这两个文件是对国家《意见》的具体化、清单化和工程化,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工作抓手和具体指南;“16”是各设区市的三年行动计划,各市依托自身优势,找准战略实施的重点方向和发力点,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体系;“N”是分领域落实举措,一方面,省有关部门与全省《行动计划》做好衔接,制定完善本领域配套政策;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相关部委通过印发实施意见、制定配套政策等形式,对先行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各类政策宣传解读、精准服务和跟踪落实,确保发挥最大效应。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山东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标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早见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山东贡献!

来源:省政府网站编辑:孙鲁军


网站导航
主办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工业南路44号丁豪广场4号楼3楼
电话:0531-82927171 传真:0531-82927171 Email:sdshbcyxh@163.com 鲁ICP备20008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