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资讯

【全文实录】 “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解读《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2035年)》

发布时间:2022-07-04 04:07 人气: 信息来源: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字体:


2022年6月2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保护处处长王青,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介绍《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以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李康主持,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参加。以下是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先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保护处处长王青女士,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宋继宝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走在前、开新局”,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什么样的强省、怎样建设强省作出新的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五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有关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2021年,PM2.5浓度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改善,首次进入“30+”阶段,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六成;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幅度全国第一,在2020年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消除五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连续三年超过90%。有效解决了5.4万余件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落实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省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中国建设要求,进行提档升级,启动美丽省市建设工作。2003年8月,我省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启动了生态省建设工作,建设期限为2003年至2020年。经过多年接续奋斗,生态省建设目标圆满完成。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我省编制了《规划纲要》。



二、《规划纲要》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明确了美丽山东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多措并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

《规划纲要》确定了美丽山东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坚持全民行动、共建共享。

《规划纲要》提出了美丽山东建设的战略定位,即: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先行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规划纲要》指出了美丽山东建设的战略目标,即:近期(2025年)、中期(2030年)、远期(2035年)3个阶段战略目标,确定了8方面34项美丽山东建设指标。

《规划纲要》提出了美丽山东建设的8项重点任务,即:精心打造秀美空间格局、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着力提升环境品质、守牢环境健康安全底线、统筹建设同美普惠城乡、传承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等。

《规划纲要》提出了美丽山东建设的5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保障、定期开展评估、强化决策服务和强化宣传引导等,旨在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山东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三、《规划纲要》主要特点



(一)突出引领作用。《规划纲要》按照美丽中国建设总体要求,对山东全域未来外在美、内在美建设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谋划,涵盖空间、经济、环境、社会、生活、制度、文化等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指导未来15年美丽山东建设任务的纲领性文件。

(二)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立足我省实际,通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四减四增、碳达峰行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奋力蹚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聚焦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的龙头作用,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三)突出统筹融合。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促陆,充分发挥山东优势和潜力。统筹建设同美普惠城乡,共推城乡融合发展。以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深化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融合传承。

美丽山东建设是走在前、开新局的重要使命,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新形势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协同各级各部门扎实落实好美丽山东建设任务要求,让山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图片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李康

下面,我们欢迎记者朋友就刚才宋厅长介绍的《规划纲要》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环境报记者: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美丽山东底色更加靓丽”,省生态环境厅有何打算?



省生态环境厅将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美丽山东底色更加靓丽”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实化措施,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要求,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全面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

(一)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有序推进碳达峰。二是着力强化环境要素保障支撑。实行“两高”行业“五个减量替代”。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跨市调剂机制。引导重点排放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推进省内排污权交易试点。三是着力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支持省环保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环保管家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试点。

(二)聚焦蓝天、碧水、净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协同控制提升空气质量。深化区域协同治理,2023年年底前,完成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重点时段精准管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二是陆海统筹增加优良水体。建立“流域—河口—近岸海域”相衔接的目标管理体系,完成排污口溯源整治。推动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完善“一河口一湿地”布局,创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开展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三是严把关口促进土壤安全利用。严格重点排污单位监管,开展受污染耕地监督性监测,持续排查整治土壤污染隐患。严把供地关口,严格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准入。推进非法开采地下水清理整顿。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三)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全力推进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一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强化“三线一单”源头管控,守牢生态安全边界。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推动黄河口、长岛国家公园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二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黄河三角洲等9个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建好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和东方白鹳、黄河刀鱼、野大豆、青头潜鸭等动植物定位观测研究站。持续开展海湖河联袂“放鱼养水”活动。三是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扎实推进《规划纲要》落地,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生态文明强县等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集群。深化完善横向为主、纵向补充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抓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紧盯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进度和质量。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年内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法开采地下水清理整顿等开展专项督察。二是完善环境信访工作体系。持续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向生态环境部门反映问题线索。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着力构建“自动监测和电量监管全程监控+问题线上整改审核”的全闭环非现场执法体系,最大限度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一是提升固体废物监管能力。保持对涉危废违法犯罪活动高压严打态势,建设危废全程信息化监控系统,推进分级分类管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消除固体废物环境隐患。二是完善核与辐射监管网络。强化涉源单位安全警示教育,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回头看”。三是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准备。持续系统地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风险源逐个落实管控措施。推进环境应急相关数据整合,抓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物资储备,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



大众日报记者:还鸟儿一片自由的乐土——坚决抓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美丽山东建设这项系统性工作将如何整体推进?



美丽山东建设涉及范围广、要求标准高、持续时间长,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总体来说,主要有8项重点任务。

一是精心打造秀美空间格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以“三区三线”为基础和支撑,强化空间管控和用途管制,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如,加快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打造济南—德州、滨州—东营黄河百里风貌带,建设人河城和谐统一的沿黄生态廊道,构建马颊河、徒骇河、沂河、沭河、潍河、弥河、大沽河—胶莱河等七条生态廊道等。

二是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积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强力突破新兴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现代经济。如,以绿色化工、绿色智造、绿色港口、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为重点,培育“领航型”企业。深入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标准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等新模式新技术。

三是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持续提升生命共同体的功能与品质。如,以黄河三角洲、南四湖、沿海等区域重要湿地为重点,修复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强化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对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进行重点保护,还鸟儿一片自由乐土,对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进行保育,就地保护生物种群,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等。

四是着力提升环境品质。统筹气、水、土、海各要素,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途径,突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流域、海域联防联控,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到2025年,群众噪声投诉率明显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依托滨海湿地公园、山体公园、滨海碧道等建设美丽海湾等。

五是守牢环境健康安全底线。建立全过程全周期多层次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体系,实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洁无害、安全可控的高品质环境健康保障。如,以五莲县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国家试点为基础,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继续保持打击洋垃圾走私的高压态势等。

六是统筹建设同美普惠城乡。强化城乡统筹,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现代魅力城市,打造品质宜居城镇,塑造特色韵味乡村,全方位提升城乡生活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和居住品质。如,到2025年,全省城乡长期存在的垃圾堆清零,并实现“动态清零”。扎实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五大攻坚行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打造洁净秀美的村居环境等。

七是传承弘扬生态文化。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价值提升相融合,绿色生活方式与文明习惯养成相融合,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代代相传,推动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如,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革除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陋习。打造黄河生态文化长廊、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推动建设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育基地等。

八是提高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多元共治责任体系,优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以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为牵引,以智慧监管平台为依托,全面形成科学完备、现代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如,完善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控数据及信访、举报、舆情反映问题的处置后督查机制。将绿色低碳转型等明确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优先支持领域等。




中国新闻社记者:从生态山东向美丽山东的转变,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有相关的评估结果?

美丽山东建设是我省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升级。经过17年的探索实践,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谋划部署更加系统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效,思想认识更加深入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协同效应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摸清美丽山东建设基础,对照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和我省《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有关要求,对生态省建设进展和成效开展了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年底,山东生态省建设16项指标全部达到《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要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国家指标的2.34倍、2.73倍;SO2、NOX、COD和氨氮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3.5%,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也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63%,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居民生活日益充裕富足。《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确定的31项生态省建设重点任务全部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全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初见成效,绿色生活方式渐成风尚,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中宏网新闻记者:《规划纲要》提出,山东要建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先行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请问将如何实施?


美丽山东建设,既要有外在美,又要有内在美。通过美丽山东建设,要建立自然生态环境“外在美”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美”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转化通道,树立以美丽省份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示范。美丽山东建设的战略定位有三个:

一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先行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二是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实施环境品质提升战略,统筹气、水、土、海等要素,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突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流域、海域联防联控。健全陆海统筹污染治理体系,促进“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三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党代会多次提到“碳达峰碳中和”,请问《规划纲要》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绿色低碳发展是美丽山东的应有之义,碳达峰碳中和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方法,《规划纲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突出重点行业,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制定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巩固去产能成果。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4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加快二氧化碳达峰进程,谋划落实碳中和任务。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领域典型企业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用能单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开展多层级“零碳”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海草床、滨海盐沼等固碳能力。探索建立碳中和示范区。

二是实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措施。着力推动产业低碳发展,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领域为重点,控制产业过程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以航空、航海、公路为重点,控制交通领域碳排放,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以农业、油气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为重点,加强甲烷、氢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落实国家碳市场监管要求,加大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夯实火电、水泥、电解铝、钢铁等行业碳排放数据管理,为进入全国碳市场打好基础。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加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

三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相关标准研究。推动实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一张网精准化管理,建立大气污染物减排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目标指标体系和实施路线图。以2035年实现所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为目标,倒排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与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时间要求,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与碳达峰工作。推动烟台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鼓励各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研究。推动各市编制实施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齐鲁晚报记者:在推进美丽山东建设过程中,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环境健康保障?



一是协同治理恢复清新空气。推动大气污染区域协同防治,积极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积极参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强化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持续开展以PM2.5、O3 “双控双减”为核心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区域协同控制与减排。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

二是三水统筹实现岸绿水清。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提高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加大水源涵养力度,加强水系连通。开展重点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估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与保护修复。

三是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强化陆岸海污染协同治理,加强沿海、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目标、政策、标准和制度衔接。推进陆海生态保护修复,培育海洋生物典型生境。实施陆海联动环境风险防控,开展海洋环境风险源排查整治,共同应对环境风险以及海洋自然灾害。健全“一湾一策”污染治理机制,持续改善海湾生态环境。

四是系统防控维护清洁土壤。推动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活动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建立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的农用地安全利用模式。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供地管理,依法开展风险管控与修复。

五是守牢环境健康安全底线。以环境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建立全过程全周期多层次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体系,实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洁无害、安全可控的高品质环境健康保障。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围绕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让大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物多样性之美,《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请问下一步有何重要工作举措?


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在山东“落户安家”、繁衍生息,成为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最有力的见证。为扎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吸引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我省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综合评价与动态监测。以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昆嵛山、泰山、渤海湾等典型区域为监测重点,建立和完善物种资源定期调查与数据库更新维护制度,建立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名单。建立陆海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数字化的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数字化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展示,做到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摸清常用生物遗传资源种类和利用状况,编制重点生物遗传资源目录,规范化管理生物遗传资源。建立山东省野生中国特有动植物信息数据库。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建设。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扎实实施《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提升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健全并发展山东省生物遗传资源保存体系。

三是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合作保护与国际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开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金融(BIOFIN)项目试点工作。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植树节、爱鸟周等节点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放鱼养水”品牌,倡导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外来物种和致灾物种管理,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加强海洋致灾物种的预警和防控。重点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和林草外来有害生物防治。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李康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联系电话:51798804。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站导航
主办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工业南路44号丁豪广场4号楼3楼
电话:0531-82927171 传真:0531-82927171 Email:sdshbcyxh@163.com 鲁ICP备20008764号-1